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技术上谈一谈二刷东极岛后感受到的几点拍摄和剪辑问题(严重剧透)

(原版发布在电影票房小组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34084033/?_spm_id=MjA5MjQ3OTY1&start=0&post=ok#last&_i=5323890RbB1ban

本篇只讨论《东极岛》拍摄和剪辑问题,不谈剧情,不谈屁股的事。

以下图片皆来自于官方自己dy和wb发布片段,不涉及摄屏。

一刷是自己购票IMAX,二刷是单位包场普通屏幕,抛去很多人提到的画幅问题不谈,IMAX还是有明显的优势,细节更清晰,色彩更鲜明。

东极岛的拍摄不是没有优点,反而是有很大的优点,首先色调就非常漂亮,画面清透,水中戏份都是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但是

【问题①】根据画面和摄影指导自己的采访来看,陆地戏份使用的是“宽画幅拍摄”,“为了体现海岛的空间感”,“为了区分(陆地和水下的)这种体验,水下使用了imax拍摄”。结合最终拍摄效果来看,陆地戏份很可能没有使用IMAX设备,其使用的设备根据经验推测很像是sonyPXW-FS7(叠甲:本人有过短暂的跟组实习导演经历,非专业人士,仅仅是推测,FS7也只是入门级电影机,我相信这么大投资的剧组一定有我不了解的高级设备,只是凭感觉觉得拍摄效果很相似)。FS7能够达到4K清晰度,画幅宽阔,符合摄影导演的诉求,但是使用过FS7拍摄的或者观看过FS7拍摄影视剧(例如张开宙的如果蜗牛有爱情似乎是此设备拍摄的,当时宣传电影级画面,可以跟别的都市剧对比一下画幅和色彩)的朋友们应该知道,FS7拍摄噪点少,暗处可用性高,但饱和度偏低,和常规使用的入门级E5饱和度差别就很大。不论此片是否确实使用此设备,但拍摄最终展现的效果都是灰度较高、饱和度偏低,和IMAX摄影机画面差别极大,导致在IMAX厅观看不仅画幅跳动,清晰度跳动,色彩也跳动,其实非常影响观感。此片投资如此巨大,摄影机的使用却不知道为何作此选择。或许的确像摄影指导所说的,想要区分陆上和水下的世界,但是作为观众给我的观感是,IMAX厅观影效果没有想象中好。

来源:时尚芭莎采访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196620115935284

再次抛开设备不谈,因为普通厅感受不太出来二者的区别,说说剪辑,同样有一些迷惑点。

【问题②】,比较集中出现在吴磊饰演的角色刚上船的部分。第一次观看IMAX时,发现吴磊饰演的阿荡进入3号舱后,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双目圆睁、眼神愤恨的镜头,当时我非常惊讶,以为吴磊出现了表演失误,因为这一表情和他之前在甲板上的情绪是不连贯的,按理来说他第一次进入3号舱,需要有一个惊讶——震撼——同情——愤恨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愤恨,以我对吴磊表演水平的认知,这是不会出现的问题。但是很快,我发现是我误会了吴磊,因为紧接着,剪辑就使用一段倒叙,向我们展现了吴磊这一角色当时表情愤恨的原因:在他下船舱之前,已经目睹他的好朋友纽曼被斩首。

那么此处使用倒叙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使用正常叙述,阿荡上甲板——被扣押进船舱——进舱前一刻目睹纽曼被杀——进舱后还未缓解愤恨的情绪——接着发现甲板下有更多的“纽曼”——震惊、同情……不论从剧情上来说,还是从表演的连贯性上来说,顺序剪辑都是没有问题的,观众的观感也是可以正常随着阿荡的情绪递进的。吴磊本身的表演是准确的、连贯的,但是剪辑的突然一刀,导致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结果。

【问题③】,紧接着上个问题,同样出现在拍摄吴磊的这段倒叙里。由于每段戏份不知道具体是谁操作的就不指名道姓了,统称导演。导演之前就有非常多的情绪镜头和废镜头问题,导致全片节奏一直起不来,而想要煽情的目的又太重,反而过犹不及。例如在纽曼被杀这一段里,先从吴磊背后给了视角,展示吴磊被推入舱门前正好看到纽曼那边的现场——这里合理。紧接着抽刀举刀——给了吴磊一个反应镜头;一刀劈下——给了吴磊一个反应镜头;弯腰从地上拎起来脑袋——给了吴磊一个反应镜头;把脑袋扔进海里——给了吴磊一个反应镜头……

这里吴磊的表演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只说剪辑。很明显拍摄是一个镜头拍摄视角远景,一个镜头对着吴磊的脸拍反应,然后再穿插剪辑到一起,但是,穿插得太碎了。完全可以抽刀举刀利落地砍下,不给人反应时间,也体现敌人的冷酷无情,从听见刀落下后给吴磊反应,然后拎起头扔进海里也不需要剪开,同样在扔进海里之后再给吴磊反应,这样演员的情绪镜头比较连贯,通过一个镜头段内的情绪表情变化也更能体现演技,同样远景剧情镜头也会比较连贯,而不是左一下右一下来回互搏。过分地想要助推观众情绪,效果却可能适得其反。

【问题④】,我有的时候真的左右琢磨不明白此片的导演和剪辑,前面入题缓慢,拍摄了非常多莫名其妙的镜头,但是关键时刻,该交代的镜头却又没有拍摄。例如在吴磊的角色阿荡被杀一幕,朱一龙的情绪镜头给的非常多且长,且放慢——这里朱一龙的表演同样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给了这样缓慢抒情的反应镜头,在朱一龙饰演的哥哥目睹弟弟被枪击之后,竟然没有拍摄一个简单的“弟弟倒下”衔接“哥哥忽然奋力挣脱敌人冲上去”的镜头,甚至不需要拍摄吴磊倒地挣扎,只需要简单拍摄一个“倒下”的动作,也不需要拍摄朱一龙跑上楼,只需要简单拍摄他忽然加速起跑,跑出画面就可以。但是什么都没有,后面直接衔接一群人在海里往回游了。就好像一段漫长的抒情之后,又接着另一端漫长的抒情,没有一个鼓点来敲定节奏,两位大导演真的不觉得少点啥吗?啊?

另外根据官方wb放出来的片段,朱一龙带吴磊上岸这一段还是白天拍摄的,通过后期制作调整到了晚上(or黎明?),我知道这是为了衔接前面同样是夜晚的情节,我的意思是,都用了能够展现暗处、噪点极低的优质设备,就不能直接在晚上拍吗?这么大的剧组,是不是夜戏居然要靠后期?原拍摄片段明显比目前成片里的要好得多。

官博放出来的视频,看过的可以自己对比片中版本

【问题⑤】同样是拍摄节奏问题,朱一龙的角色在弟弟死后进行复仇,打入哨所,前面的拍摄剪辑节奏还是非常好的,有恐怖片的感觉,也给了我节奏终于要起来了的错觉。当朱一龙的手拧上煤油灯的开关,我非常希望那会是一个干脆利落的熄灭,紧接着是敌人惊惶的尖叫和四处乱射的火光,但是,导演在这里,在朱一龙的手拧上开关之后,突然镜头一转,又给了个长长的——前侧脸的镜头。咱就是说,展现朱一龙的演技,全片都可以展现,不需要用这种破坏节奏的方式,而且前面他满脸血抬手束发的镜头已经很好很有威慑感了,这个多余的漫长镜头,对我来说,导致整个片段的威慑力瞬间跌至谷底,也判断节奏彻底告废了。

【问题⑥】经过评论区提醒补充,关于阿荡死后的一段剧情,我印象中先是阿赑带着阿荡游回来——拖上岸——回到家,在回家之后两个人躺在床上的戏份里,本来应该是朱一龙非常连贯的独角戏吧,但是似乎穿插了(1)阿赑背着没穿衣服的阿荡上岸,(2)阿赑背着穿了衣服的阿荡站在岸边,(3)阿赑独自站在岸边,的三组镜头。(我关于这里印象不太深了,可能说得有误,也可能把官抖的一些记忆插进来了,欢迎指正。)关于(1)阿赑背着没穿衣服的阿荡回家,这部分为什么要插在阿赑躺床上的回忆里,而不是正常衔接在他把阿荡拖上岸的镜头之后,不理解,这个情节也不是什么能够助推情绪的,没必要滞后剪辑。而关于(2)(3),官抖还专门放了个小视频出来问你看懂了吗……我第一次确实没看懂,因为即便是在IMAX大屏上,经过技术调整的“夜戏”也还是太暗了,根本分不太清楚阿荡到底有没有穿衣服,又都是阿赑情绪里回忆的插叙,与前一个(1)直接混淆了,搞得我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戏份插两次。后来明白了,第二次是穿衣服的,暗示的是海葬,但我又不懂了,这是个什么很难拍摄的情节吗?为什么要让观众猜测?为什么不能直接一两个镜头交代一下拍出来?既然导演已经把镜头对准吴磊饰演的“尸体”那么久,既然前面不乏各种血腥奇观,这个把弟弟和一兜子小玩具放海里有什么不能拍清楚的,为什么永远是这样该拍的不拍,情节让人看不明白;不该拍的拍一堆,节奏上拖拖拉拉。

以及,哥哥背着弟弟站在海边,镜头摇起来,变为天空,再落下,变为哥哥自己,或许导演是觉得挺有意境的?我只想说这个转场非常生硬,别那么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中吧……

官抖自己发的,还配了一个最刀转场的文案,我请问呢,是不是真的觉得这个转场很好啊

【问题⑦】关于杨皓宇的一个误导性镜头,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看到杨皓宇那个角色在痛骂哨所敌人后啪地一枪,还以为他被爆头牺牲了,结果片刻之后,才发现只是受伤。这里先是侧拍杨皓宇,看不到子弹到底是穿头而过还是擦脸而过,非常容易误导观众以为他被杀了,然后观众愤怒悲伤的情绪刚刚有点起来,再切个正面镜头告诉大家:诶,逗你玩~

不要随随便便学本ip,容易挨揍。这个误导性镜头的必要性在哪里,会让观众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吗?我觉得不会,因为保长本身就是个中性角色而非正面角色,他的死亡是升华,但是他没死的情况下,实在不需要误导大家以为他死了。如果这个镜头直接正拍杨皓宇痛斥的脸,然后子弹从镜头后方射出,直接向观众展示子弹擦脸而过,血缓缓流下来,布满半张脸,会更直接、更震撼,也不会让人有被愚弄的感觉。

后面陈明昊角色牺牲的部分也有着同样愚弄观众的毛病,但是属于情节问题,这里不展开讨论。

官抖截图,非常明细的误导性镜头,让人误以为保长被爆头

还有大量的废镜头问题,这里不讨论剧情,所以不说哪些戏份是废的,但是镜头本身也非常冗余。后面整理顺了再补充。

上一篇:1每一集的结语+音乐,宇宙浪漫而悲伤的“恶搞”诗歌

下一篇:喜欢非人哉,也要一直喜欢打游戏